大江东︱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生产首证!揭秘背后的“玄机” 世界热消息
2023-04-28 04:09:59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4月26日早上8点多,上海市药品监管局行政受理大厅内,上海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徕为上海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国金中心的销售门店颁发了国内首张“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何为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一张“许可证”,何以要由药监局“一把手”郑重颁证、还引来媒体集体围观?
(资料图片)
大江东工作室现场探访了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的国金中心修丽可门店。店面不大,左侧桌上是一台测试皮肤状态的仪器,右侧则是一台加了透明防护壳的方正黑箱,密封舱内一支支原料管清晰可见——这就是一家现场从事个性化化妆品生产的“迷你工厂”。
拿到这张许可证,欧莱雅便顺利完成“修丽可现场个性化服务”核心配方备案。意味着,这家门店可以“持证上岗”,提供涉及直接接触化妆品内容物的个性化服务。
“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我们打算以预约服务形式上市发售,开启化妆品现场个性化服务在中国内地的先河。”欧莱雅亚太区产品安全评估、专业法规和宣称事务副总裁马捷说。
上海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徕为上海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代表颁出国内首张“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上海市药监局供图
新需求:从进博会展品到人人可享的服务
这台个性化护肤品迷你生产台出现在中国,最早是在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再度亮相,已是为进入国内市场宣传“热身”。
将“迷你工厂”搬上进博会展台的,不止欧莱雅,还有资生堂、娇兰等知名化妆品企业。配制过程直观可见、“按肤定制”创新模式,让参观者趋之若鹜,排队体验,十分热闹。
如今,展品落地上市,5月起,普通消费者可以从这种创新生产模式受益,拥有“高定款”专属化妆品了。
一位事先预约的消费者走进国金中心门店,在仪器前完成皮肤状态测试。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北亚数字智能美妆部总监叶成达介绍,配方仪通过专利算法,可评估多达250种皮肤类型。果然,配方仪作出专业推荐,调配仪将8种不同预制配方现场加料和调配,个性化配方组合装瓶后,以每分钟1200次转速让各种成分完全融合,贴上现场打印的包含消费者姓名、原料配方和批次、操作人员信息等内容的标签,经过质检,前后不过10分钟,一瓶“个性款”精华液,妥了
“历届进博会,通过口红打印机、3D面膜打印机、精华液调配仪等数字化设备现场提供的服务,都受到消费者喜爱。”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赵燕君认为,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有望从高端走向大众。
陆家嘴国金中心的修丽可门店新挑战:新业态落地,最大难题是监管
近年来,化妆品门店个性化服务在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陆续开展。2017年,第一家Tom Ford美妆精品店在伦敦开业,消费者可采用数字化方式探寻“私人混搭系列”。欧莱雅集团在美国专柜开展粉底液个性化服务,在框架配方基础上现场制作。日本品牌POLA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集消费者角质层细胞进行皮肤分析,提供个性化专属产品。韩国《化妆品法》已将“个性化服务”纳入其中,并专门制定有《定制型化妆品销售商遵守事项相关规定》,爱茉莉、LG等企业都参与了个性化服务。
看好这个市场,不少化妆品企业都表达了在中国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愿望。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苏国平告诉大江东,多家企业“现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都在申办过程中,有知名外企,也有本土品牌。
消费者有需要,企业有积极性,政府商业部门努力推动。希望化妆品企业利用数字化助力“增品种”;鼓励企业利用数字化助力“提品质”“创品牌”,提振消费信心,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看似皆大欢喜,却藏着一个大难题:个性化服务过程要在商场等消费环境开展,涉及化妆品分装、调配,需参照生产活动管理。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模式因产品类别、设备、工艺、环境等各不相同,需要创新监管方式,把握好每种服务模式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
生产和质量人员演示现场个性化服务过程,图中左侧即为“迷你生产台”化妆品调配仪“个性化服务意味着化妆品业从‘千人一面’‘千人千面’进入‘一人千面’新阶段。”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北亚数字智能美妆部总监叶成达说,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不仅要在原料、功效、科技等研发层面实现突破,还需要在安全评估、质量管控、运营规范、操作环境、后续监管、人员配置等方面持续完善,才能推动其走入市场。
“每瓶精化液各不相同,能否每种留样?”“能否保证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达到企业GMP规范?”“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如何认定责任?”……颁证现场,资深媒体人的连续发问,敏锐点出这一创新服务生态背后潜藏的风险点。
在药品监管行业工作多年的苏国平副局长告诉大江东,目前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有两类,一是在门店前端采集消费者需求数据,在生产企业完成后端生产,消费者通过屏幕直观看到所购商品的生产过程,这一类通常不需要额外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二是在经营场所现场使用数字化、精密设备完成服务,直接调配、接触化妆品内容物,有了生产制造的属性,从安全性考虑,就要参照生产管理发给生产许可证。生产环境及服务内容、模式多元,如何规范,如何做好许可审查,监管部门面临新挑战。
加上包装、贴好标签的定制款精华液产品,出品过程不过10分钟先行试点:跨前一步创新服务,未来可期
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上海,选择迎难而上。
2022年,在基层调研倾听企业呼声后,上海率先出台地方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明确在“个性化服务”监管方面展开探索。
当年11月,国家药监局下发通知,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启动为期1年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鼓励试点企业针对普通化妆品,在皮肤检测、产品跟踪、个性化护肤服务方案等方面试点。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举措,立足探索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的可行模式和有效监管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中国化妆品品牌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药监局深入企业调研,多次听取业界专家意见,会同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跨前服务,遴选试点企业,完善工作方案,指导企业建立与其个性化服务模式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备案、检验检测、物料与产品留样、销售管理、产品追溯等各环节制定操作规范。
监管人员与经营者交流沟通有政策支持,有法规制度支撑,直接促成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在上海快速落地上市。
原来,一张“现场个性化服务”生产许可证,体现的是政府监管对日益细分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市场的回应与创新啊!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6.0,上海要为个性化服务化妆品新业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形成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方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徕直言,相关规范仍需在试点实践中细化完善,“力求做到安全风险可控、业态有序发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欧莱雅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都有个性化服务期待落地。而资生堂等其他企业集团的个性化服务许可申请与产品备案,也呼之欲出。首张许可证之后,上海乃至中国的化妆品、甚至更广泛的消费品市场,或会迎来多种个性化服务新场景的集中落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姜泓冰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