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焦点:丁秀梅和她的十六本护理日记
2023-05-11 18:04:17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资料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家住辽宁抚顺市望花区朴屯街道油三社区的丁秀梅是一名退休教师,她自幼接受传统家庭教育,其父母善良尊老,曾照顾一位身边的孤寡老人多年。丁秀梅父母留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孝道,她十六年如一日精心护理父母双亲,侍候植物人父亲八年,多病老母亲八年半。丁秀梅在护理父母的过程中,记有十六本护理日记承载亲恩,字里行间又记下了尽孝不能等的全部过程。留下了“您养我小,我陪您老“的真情。侍候重病卧床老人,说起来容易,做好很难,丁秀梅尽心尽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有孝女。
2007年其父第一次患病出院后,为了能早发现父亲病情并及时送医院,她就住到父母家,开始了全身心的陪伴、护理老人。2010年她父亲第五次患病时,整整昏迷了五十天,她和家人没有放弃治疗并精心护理,用尽家里所有的积蓄,终是经过1200小时的“不放弃”,把老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爸爸我是你最疼爱的女儿,多想听你再叫我一声小梅啊,爸你要挺住,我们不会放弃你……”苏醒后的父亲便成了植物人,每天的护理更艰难,要拍背、翻身、打鼻饲、擦洗按摩、换尿袋,这是她必做的功课。就是这样精心的护理,又延续其父三年半的生命。
父亲走后的第十二天,母亲再次摔伤,丁秀梅就又上岗了,接着开始照顾患股骨头坏死,不能自理的母亲。后来丁秀梅母亲患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连自己的女儿也不认识了,长达五年什么都不懂。去年九月份又患了胃穿孔,由于年龄大做不了手术只能保守治疗,24小时滴流维持生命,每天妈妈拽住她的手不放下,她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我和妈妈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河,我知道她已经走不到我这里来了,但是我会努力的接近她,我可以走过桥去到她那里,放心吧妈妈,我们不会丢掉你……”去年11月底母亲走完了她的89年人生路。在照顾母亲八年多的过程中,她尽心尽力尽孝的劳苦,是常人的难能承受的。
十六年多,一百八十多万字的日记中,还记录了她参加公益活动,带领团队学雷锋,邻里互助,用爱心感染身边的人,丁秀梅把小爱给了家人,同时把大爱给了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胜似亲人助邻里”是社区人员对丁秀梅的评价。作为党员家庭代办站站长的丁秀梅在护理父母期间,也帮助着多位独居老人,送关怀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这些独居老人也把她当成依靠。二楼的孟婶,眼睛手术后视力模糊,所以丁秀梅就把她家的事承包了下来,老人生病她送药,为老人缝做换季棉被,九十岁的刘姨记忆力不好,连私房钱存折的密码也要丁秀梅来记管;近邻王姨气管炎犯了,她第一时间给丁秀梅打电话。丁秀梅让丈夫看护老妈,立即跑去把药喂到王姨嘴里。老人病情得到缓解,与在国外的女儿通话时说:“那天要不是你梅姐来得及时,你恐怕就见不到妈了”;丁秀梅不仅懂得医护救治,更懂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她为老人们疗伤,排忧解难,解难,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邻居韩婶说:“我们家婆媳时有隔阂,是丁秀梅给调解好的,她说的话有道理我爱听”;丁秀梅还经常带动家人参加志愿者团队活动,去敬老院走访慰问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疫情期间丁秀梅舍小家顾大家,爱人在外地工作,她把母亲交给女儿照顾后,带领团队老党员们为辖区内的居民守候安全的大门,在风雨中巡逻站岗,给不能自理的居民送菜,陪伴独居老人接种疫苗、核酸检测,照顾得无微不至。
良好家风像接力棒一样,已经传递到她家的第三代人了,她女儿珊珊在日记中说:“爸妈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我要做父母的影子,趁时间来得及,一定不能让爱等待”。
作为楼长的丁秀梅更是邻居们的贴心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她说说,困难她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在创建文明城的过程中,她把垃圾分类宣传到户,带领大家学雷锋做文明人,三年来线上线下各种宣讲千余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丁秀梅说:“要继续动带动身边人一起行孝道,传家风、树文明、乐助人,用实际行动打造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丁秀梅曾获“辽宁好人·身边好人”“抚顺市巾帼雷锋”“辽宁省最美家庭”“最美抚顺人”等称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