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正文

第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5-02-27 15:04:42来源:中新网广西

日,第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3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聚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创新,围绕语言资源建设、智能技术应用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信息处理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其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尼玛扎西担任会议主席并作“藏语智能与藏语大语言模型”主题特邀报告。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教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那顺乌日图教授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研讨会设置了主题演讲、特邀报告、分论坛等多个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涵盖“知识驱动的大模型复杂推理能力评测研究”“大模型知识机制分析:知识局部化/查询局部化?”“少数民族语言智能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自然场景文字检测识别研究进展与应用”等前沿议题。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所以民族教育和语言研究为特色的高校,广西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民族语言资源的整理、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并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

那顺乌日图回顾了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学术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面对的挑战、机遇与坚持的重要,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工作成果表示赞赏。那顺乌日图指出,语言信息处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各研究团队创造更多优秀成果。目前,学校正加快推进东盟小语种及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民族语言的数字化积累,推动多模态多语种大模型的应用,并在智能翻译、语音识别合成、语言资源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年来,广西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先后建立了语言博物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基地、语言计算与智能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台,为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次会议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研究基地、语言计算与智能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并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协办支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