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 正文

明朝最惨帝王朱祁钰:替国顶包当了皇帝,死后连个庙号都没有!

2023-06-03 03:03:45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中国能够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且没有争议的人不多,明朝于谦算是一个,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一向以批评居多,对于谦的评价是:"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谦对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帮助明朝抵挡住了瓦剌的进攻,保住了大明朝的基业,说于谦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也不为过,那么,于谦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为何不立明英宗的儿子为皇帝,而是拥立朱祁钰为皇帝呢?

说起来这都是明英宗朱祁镇自己作的,尽管明英宗死后,后人给了他一个"英"字的庙号,实际上也难以掩盖是中国历史上最愚蠢的帝王之一,明朝皇帝大多宠信太监,也有那么几位皇帝喜欢御驾亲征,然而能够将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估计只有朱祁镇自己了。

1449年,朱祁镇希望能够像其曾祖父朱棣一样亲征瓦剌,率领明朝全部精锐、数十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开拔,留下自己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担任监国。

结果在太监王振的指挥下,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几十万大军被瓦剌全歼,明英宗也因此被俘虏。

随后,瓦剌打着要送朱祁镇回京的旗号,将军队开到北京,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后,整个北京人心惶惶,有的大臣提出南迁都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有些大臣直接变卖在京城的田产,准备跑路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孙太后主持局面,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很多人都提议迁都,但是于谦等人坚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南迁会导致明朝亡国,我想于谦等人应该是得到孙太后的支持。

但是当时面临最重要的一个挑战是,皇帝被俘怎么办?瓦剌一直以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发号施令,这让明朝很被动,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于谦和孙太后决定另立皇帝。

当时朱祁镇已经有太子朱见深,但是年龄太小,只有两岁,按理来说应该是朱见深来继承皇位,但是考虑到两方面,一方面是主少国疑,一个两岁的皇帝在这样的局面下,应该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朱祁镇的儿子,还是会受到瓦剌人的要挟。

最后于谦与孙太后商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立当时的监国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依然立朱见深为太子,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个方案应该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但是,说实在的,这个方案对朱祁钰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个皇帝就像一个过渡一样,尤其是自己的太子还是别人的儿子,换句话说,这不就是顶包嘛!

在当时的情况下,当皇帝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如果瓦剌打进北京,那么他跟靖康之耻时的宋钦宗又有什么区别,好事啥都没捞着,遭罪一样跑不了。

而且和宋钦宗不同的是,宋钦宗好歹是宋徽宗的儿子,当皇帝是合理合法的,朱祁钰的这个皇位就有点来路不正了,按照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他的即位怎么说都有一种临时性。

当然,好的结果是于谦等人组织北京的军队抵挡了瓦剌的进攻,朱祁钰的皇位稍微巩固了一下,坏的消息是,不久之后,瓦剌感觉朱祁镇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不如将他放回来算了。

这样就使得朱祁钰的皇位又面临变数,本来他不想当这个皇位,是于谦等着强迫他当了,他本以为可以等到自己死后再将皇位传给朱祁镇的儿子,虽然中间他也耍点小心思,想要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朱祁镇回来了,是让朱祁钰现在就得让出皇位。

当初提议这个方案的于谦是里外不是人,朱祁钰认为于谦是赶鸭子上架,拿自己当扛雷的;朱祁镇就更生气了,我被别人俘虏的时候,你把我废了,这不就相当于我被人绑架了,让你拿点钱来赎一下,结果你告诉绑匪撕票吧!

关于朱祁钰和朱祁镇谁的品行更好一点,我想是不用说的,朱祁镇回到北京的时候,虽然被朱祁钰软禁,终归了活了好几年,反观朱祁镇复辟后,朱祁钰没几天就挂了,甚至连个庙号都不给,以王爷的身份下葬,两下判断,咱就不做什么评价了。

在对待于谦这个问题上,朱祁镇更是下了死手,以谋逆的罪名杀了于谦,明朝能够从巅峰局面开始走下坡路,朱祁镇是功不可没的。

朱祁镇的这个庙号"英宗",大概也成为一个笑谈,在清朝时没有一个皇帝再用这个庙号,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朱祁镇的一个讽刺。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